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系统梳理中国文学1917——2013的流变史。本课程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个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主要讲述1917年前后到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和文学演变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20年代文学,主要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其后的新文学的创作和论争。(2)30年代文学,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大量涌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二是作为历史的成熟期所出现的重要作家和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3)四十年代文学,主要分三个区域来讲述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一是国统区文学;二是解放区文学;三是沦陷区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主要讲授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在注重经典文本解读、重要文学现象介绍的同时,特别强调对其整体性的历史贯通,并辨析其与现代文学的逻辑关系和异同,使学生在微观了解的基础上,对于当代文学的历史形成有一定的宏观把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括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文学体裁鉴赏研究的方法,最终达到具有独立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的目的。
    本课程是专为培养本科小学语文教师而开设的课程,根据教育部“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力求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中文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科素养,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创新型小学语文教师。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华民族解放和阶级斗争的艺术再现,中国当代文学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形象记录。经历了借鉴、探索、形成民族特色的发展过程。因而是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思政教育的优秀课程资源。

教师概况:   胡超霞 

 

   胡超霞,女,湖南湘阴人,1973年6月出生,副教授,在读博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骨干,教育学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农村教师教育学术骨干。先后主持省地厅级课题5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3篇。获湖南省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